1,经济学的一些选择题

b c b
BCB
答案是:b c b

经济学的一些选择题

2,经济学基础考试题

价格弹性系数=2,价格下跌10%,则销售量上升20%,所以销售量将是120件,此时,P=450,收益为54000元,收益增加。价格弹性系数=0.5,价格下跌10%,则销售量上升5%,所以销售量将是105件,此时,P=450,收益为47250元,收益减少。
好iu核对韩国丢与诶一U单独惠顾 哦丢个大44984股股份収

经济学基础考试题

3,经济学题目

公式带进去再直接加减就可以了
abc影响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和未来收入的预期信息的影响信贷的难易程度人口结构很明显,这里的a属于消费者收入不够高的原因,b属于信息的影响,c属于对价格的预期,而d可以影响供给进而影响西红柿需求量的改变,但需求量和需求在经济学里是两个概念,所以不能选d,故答案是abc

经济学题目

4,经济学考试题 大家帮帮忙做给满分

单选,1B,2,B3,A,4,D,5,是错误的题,没有答案,6,D,7,C,8,D,9,A,10,A. 二,1,ABC,2,ACD,3,ABC,4,AB,5,ABD 三,这是不正确的说法。 首先,1、商品经济的定义。 2、市场经济的定义。 其次,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的,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 最后,先有了商品才有了市场。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再是简单的物物交换以后,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进行交易,也是这个时候才形成了市场。 所以上面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5,结合国内外情况说说卫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卫生经济学 health economics:研究卫生服务、人民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卫生领域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以揭示卫生领域内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的学科。卫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人口、卫生等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指导政府制订科学而高效的卫生政策,指导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制订科学的经营策略,指导消费者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本书不仅介绍了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而且还联系国内外相关的实践进行了阐述。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导论、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供给、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市场、药品流通体制与药品价格管理机制、卫生总费用、医疗保障制度构建、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医疗机构的成本分析与核算、疾病经济负担与健康投资分析、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

6,经济学试题

这属于微观经济学的! 1,可设为x人,列方程:x*10*(1-40%)=1200 解得:x=200人 这题的关键在于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那40%的劳务费,而可变成本是1200/x,所以人越多,成本越低! 2,你记住弹性就是因变量的变动量/自变量的变动量,即假设y=f(x)则弹性E=y1-y2/x1-x2,所以第二题的=(150-100)/100/(8-10)/10=-2.5,第三题的弹性=(100-150)/150/(10-8)/8=-1.33,这里的负号表示价格变动与需求数量变动成反向变动的关系,弹性值一般都是正的,而且它的求法就是用终点量-起点量。 4,点弹性不同于弧弹性,它在不同点的弹性值不一样,因为基值不一样。 E=dy/dx*x/y,但是先求得供给曲线为 Q=200/3(P)-8500/3 计算得出在(50,500)点弹性为 (200/3)*50/500=20/3 = 6.67 5,弧弹性就是第二第三题 的求法,不过为正的,E=(1500-500)/500 / (65-50)/50= 6.67 ,正号说明价格变动与供给数量变动成同向变动。 6, Em=(ΔQ/Q)/(ΔI/I)( 需求收入弹性被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以Em表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Q代表需求量,ΔQ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I代表收入,ΔI代表收入的变动量。)所以Em=(100-80)/80 / (10000-8000)/8000 = 1

7,了解卫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卫生经济学 health economics。 研究卫生服务、人民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卫生领域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以揭示卫生领域内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的学科。
卫生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历史背景是:①经济发达国家卫生费用的急剧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医学科研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诊疗手段和卫生设施、设备的现代化,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病的剧增和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水平的提高等等原因,造成医疗卫生费用的大量增加。例如:欧洲许多国家的医疗保健费用的支出,50年代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0年代末,已上升到8%。从增长率来看,50年代,许多国家卫生保健费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增长了1%;60年代增长了1.5%;70年代增长了 2%。高额的医疗卫生费用对政府、企业主、劳动者个人和家庭都是沉重的经济负担,客观上要求分析卫生费用迅速增长的原因,寻求抑制卫生费用增长的途径。②卫生事业的社会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卫生事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装备越来越先进,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医疗卫生事业已经发展成占用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力的“卫生产业”部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卫生部门经济问题的研究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1952年《世界卫生组织纪事》上发表了美国人马尔达的论文──《卫生的经济方面》,被认为是卫生经济学的第一篇著作。1958年,s.j.麻希金在华盛顿出版的《公共卫生报告》上发表了题为《卫生经济学定义》的论文,明确提出卫生经济学的定义是“研究健康投资的最优使用的科学”。60年代以后,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在欧美国家进一步开展起来,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的卫生经济学讨论会,出版了论文集《健康与疾病的经济学》。此后,卫生经济学进入更为广泛发展的时期。医疗经济问题,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谈到农民和医生之间在生产和交换中的关系。17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w.配第在《献给英明人士》(1691)一书中指出:花在工人身上的医疗保健费用会带来经济上的收益。1940年,h.e.西格里斯特发表了《医疗经济学绪论》一文,认为医疗经济学应该阐明阻碍现代医学应用的各种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贫困与疾病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解决医疗价格与患者的经济负担能力之间的矛盾

文章TAG:卫生经济学题库卫生  卫生经济  卫生经济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