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型酒店有哪些功能体现,旅游酒店管理系统功能有哪些
来源:整理 编辑:尖叫部落 2022-12-10 16:43:38
1,旅游酒店管理系统功能有哪些
前台系统:具备基础的展示和预订功能,游客搜索和注册会员功能,咨询和提问功能,方便游客浏览和挑选预订。后台系统:后台具备产品管理和操作的功能,可对产品进行上下架、数量修改,攻略游记管理等。1、资源完全开放型:系统所有的资源,功能交由用户管理,权限控制到按钮,针对不同的用户,组装不同的界面,分配不同的使用功能.不放心再加权限到按钮。2、系统突出以营销、预订、房源、房价等对营销具有影响力的信息处理。房价码可按年,季,月,周,日设定。3、强化以客源为中心的信息完整性、长久性、可操作性。建立了客档为中心的用户信息管理系统。4、界面美观大方、操作方便。5、系统稳定、适应性强、操作灵活。
2,旅游度假区的功能 急求
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分为6类:1、度假居住区。指度假别墅、度假公寓、度假屋村、疗养所、生活居住区(含基层服务网点及必要的文教卫生设施)。2、综合服务区。工艺品及土特产加工、高科技项目、传统的拳头产品(如老字号)生产、展现及交易中心;行政经济管理机构、商业服务、金融信息贸易、旅游接待及会议中心;酒店宾馆、风味饮食街、中西餐馆、购物中心、旅游商店等;水、电、交通、环保、环卫、邮电、仓储、蔬菜等副食基地等。3、旅游观光区。自然观光、自然游乐、文物古迹观光、人工游乐等。4、文化文娱区。影视、电子游戏、室内文娱、健康中心、夜总会、特点表演项目等。5、运动区。水上运动(包括游艇、赛艇、划水冲浪、帆板、摩托艇)、泳浴、冰上运动、沙滩运动、陆上运动(包括高尔夫、赛马、球类、田径等)。6、其它有特点或必要的功能。其中度假居住区和综合服务区是旅游度假区的主体功能,是休闲度假的基本条件,其它为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观光、文娱健身功能。
3,旅游酒店管理主要有哪些内容
( 1 )旅游管理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能胜任旅行社、涉外宾馆(饭店、酒店)、度假村、景点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技能型旅游中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饭店财务管理、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酒店服务等。 【就业方向】 可从事旅行社导游、外联、计调及销售等工作;景点景区导游工作;宾馆(饭店、酒店)服务及管理工作等;以及其它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和管理等工作。 ( 2 )酒店管理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酒店管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现代酒店管理与服务所需的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能胜任大中型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第一线岗位需要,从事现代旅游与酒店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饭店经营管理、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饭店财务管理、饭店情景英语、酒店服务礼仪,形体训练、饭店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等。主要实践性环节:酒店服务操作实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从事酒店企业的餐厅、客房、酒吧、前厅、康乐等部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近年来就业率超过 98% 。
4,旅游型酒店的含义以及定义
月旅游酒店指数整体跑赢大盘。2011年初以来,全部A股指数整体上涨5.34%,而旅游板块整体上涨9.48%,表现好于大盘。 从公司方面看,丽江旅游(002033,股吧)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91.57%;桂林旅游(000978,股吧)受累于地产项目营收略增0.45%,净利润减少-5.1%;锦江股份(600754,股吧)受后世博效应拖累净利润下降4.15%;峨眉山A净利润增长31.76%;ST张家界注资后净利润增长11.13%;首旅股份(600258,股吧)受南山门票分成款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47.85%;三特索道(002159,股吧)的索道景区业务驱动净利润增长34.94%;中青旅(600138,股吧)受益于乌镇景区的游客数与人均消费的增长,净利润略增0.32%。 目前,我们统计的14家重点公司2012年平均估值28倍,其中景区、酒店、餐饮、综合类子行业估值分别为28倍、24倍、27倍、29倍。旺季即将到来、《国民休闲旅游纲要》推出在即,行业估值有望享受旅游旺季及政策面的溢价效应。但我们认为,行业整体估值的进一步上行空间有限,投资策略上仍需精选个股。我们看好景区子行业及一季报业绩较好的企业。推荐即将有可复制性资产落地的中青旅(600138),通胀下行通道中,门票提价有望实现的峨眉山(000888),有望扩充经营规模的中国国旅(601888,股吧)(601888)以及外延式扩张可期待的丽江旅游(002033)。
5,请简述酒店的定义和作用
一酒店的概念 ]酒店(HOTEL)一词来源于法语,当时的意思是贵族在乡间招待贵宾的别墅,在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地区被称为“酒店”,在台湾被称为“酒店”,在中国大陆被称为“酒店”、“饭店”、“宾馆”、“旅店”、“旅馆”的。我们从酒店的称谓与功能,可以找到对酒店的定义。然而,时至今日,对酒店的定义也是五花八门,众说纷纭的。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酒店首先,要有舒适安全并能吸引客人居住的客房,具有能提供有地方风味特色的美味佳肴的各式餐厅,还要有商业会议厅,贸易洽谈时所需的现代化会议设备和办公通讯系统,旅游者所需要的康乐中心。游泳池、健身房、商品部、礼品部,以及综合服务部,如银行、邮局、电传室、书店、花房、美容厅等等。同时,各单位要有素质良好的服务员,向客人提供一流水平的服务。今日的国际酒店业被称为“旅游工业”。所谓工业,它该表达式大量的、科学的、专业以及有效率的事业。归纳起来,现代所谓的酒店,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 它是一座设备完善的众所周知且经政府核准的建筑。2、 它必须提供旅客的住宿与餐饮。3、 他要由为旅客以及顾客提供娱乐的设施。4、 还要提供住宿、餐饮、娱乐上的理想服务。5、 它是营利的,要求取得合理的利润。 二酒店的作用 1交流中心的作用 2酒店的外汇作用 3酒店的社会就业作用 4酒店促使消费方式改革 5酒店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6,旅游业的功能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旅游业的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地位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广泛重视。相对于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形势,旅游业的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却显得比较滞后,特别是针对旅游业产业功能和产业地位的理论依据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旅游业的优势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体现的程度如何?旅游业是否适合作为支柱产业?在哪些地区适合?这些问题不解决,必然会对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带来一定的盲目性。 要正确认识这一问题,首先还得从旅游业的产业范围说起。我国的旅游业基本上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对旅游业产业范围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我国的旅游统计中,最早的产业统计范围仅仅包括旅游经营部门的营业收入,即传统的旅行社、酒店和景区三大块。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随着国内旅游的迅猛发展,产业统计范围扩大到“行、游、住、吃、购、娱”等旅游六要素的各个领域,涉及到与游客消费相关的各个部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广义旅游业,也称为“大旅游”。相应地,旅游统计也改变了原来的从部门产出的角度来衡量旅游业的产出规模,改为从游客需求的角度来界定旅游业的活动范围和规模。 从游客的需求角度来统计旅游业的产业规模,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旅游业的产业贡献,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旅游统计思路。但由于游客的消费是分散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当中,使得旅游业难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而存在,因而也无法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揭示旅游业与其他经济部门之间的内在关系。正因为旅游业具有这样的产业特性,以及对于这一特性的理解不够透彻,使得我国一些地区对于旅游业的产业功能和地位的认识还存在两个误区,一是针对旅游业所占的经济比重,二是针对旅游业的产业带动功能。 误区之一:我国目前现有的旅游统计制度中,反映经济规模方面的指标主要就是旅游总收入。一些地方在衡量旅游业的经济贡献时,往往是将旅游总收入指标与GDP指标直接相比,用旅游总收入占(或相当于)GDP的多少,来反映旅游业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际上,旅游总收入与增加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具有可比性,比较的结果只会大大高估旅游业所占的经济比重,造成对旅游业产业地位的错误认识,不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产业发展政策。这一认识误区是建立在传统统计依据基础上的,笔者将之称为收入比重说。 误区之二:在政府和学术界当中,旅游业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关联性强的产业。一些地方为提高政府对旅游业的关注程度,在对于旅游业关联带动效应的说明中经常引用旅游业每创造单位产值和单个就业机会所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多少倍数的产出和就业机会,遗憾的是,这种引用的理论依据往往都是“据国际上测算”、“据估计”等一些缺乏严格科学意义的说明。我国学者李江帆(2001)曾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建立了一个较为严谨的旅游乘数效应测算模型,但这一模型也仅仅是针对狭义旅游业(即旅行社行业)的测算模型,对于说明广义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则缺乏说服力。但在实际工作当中,目前很多政府部门都在用狭义旅游业的乘数效应来说明广义旅游业的产业功能。这种概念上的置换,虽然往往是无意识的,但客观上则会夸大旅游业的产业关联作用。这一认识误区是建立在产业测算依据基础上的,笔者将之称为乘数效应说。 因此,笔者认为,如何科学认识旅游业的产业功能和产业地位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特别是在全国各地日益重视旅游业发展的形势下,科学制定旅游产业政策,更加需要对旅游业的产业功能和产业地位有一个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实际上,国家旅游局在制定“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目标。这一提法与一些省区市提出的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的提法已有明显不同。笔者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还是旅游业的产业功能和产业地位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 不可否认,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一些地区的旅游业客观上也成为了本地区的产业支柱。但作为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区来讲,旅游业离支柱产业究竟还有多远?这个标准依然很模糊。 首先一个问题是支柱产业的标准是什么?从产业规模角度来看,国际上都还没有一个通用的定义。从产业功能角度来考察,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主导产业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二是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三是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由此可见,产业关联效应是衡量一个产业是否具备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的重要条件。 由此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如何测量?这依然是困扰旅游学术界的一个难题。前文已提过,对于狭义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我国已有学者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但我们对于旅游业的产业范围和产业规模的认识都是基于广义旅游业基础上的,因此,必须用广义旅游业的测算数据来说明广义旅游业的产业功能。 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我们在制定旅游产业政策时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政策的制定就会带有盲目性。笔者丝毫不怀疑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也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但各地的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市场条件都不一样,旅游业所赖以发展的环境也不相同,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也是有所区别的。这些都有赖于我们对旅游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功能有一个更深入和更科学的认识,也是旅游产业经济理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交通是旅游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有吸引游客的旅游景点,景区,其次就会要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设施,环境,只有有优良的交通设施,环境,才能够增加和容纳更多的游客。旅游业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文章TAG:
旅游型酒店有哪些功能体现旅游 酒店 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