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酒类行业分析

白酒——继续在高位区间运行; 啤酒——新一轮品牌整合渐次展开 葡萄酒——转向奢侈消费 黄酒——继续加大营销力度

酒类行业分析

2,请高手全面分析一下五粮液的基本面和未来的发展前景重谢

五粮液(000858):白酒行业龙头企业,生产浓香型白酒。2008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78亿元,同比增长8.86%;营业利润21.32亿元,同比增长8.1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5.89亿元,同比增长20.02%;实现每股收益 0.42元。不考虑进出口公司利差解决的情况下,考虑到经济放缓对白酒消费的不利影响,我们略微调低销量的增长预期,调整后预计08-10年EPS分别为0.53元、0.65元和0.79元。维持“增持”评级。
000858作为酒喝还行,作为股票投资目前不怎么的,10元可以买进,保证有这么一天!

请高手全面分析一下五粮液的基本面和未来的发展前景重谢

3,白酒目标市场如何细分

对于白酒行业来说,产品多样化的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不同使得白酒必须进行深度细分。不同酒度、不同口感、不同工艺、不同包装、不同容量、不同区域、不同种类的(八部营销策划公司)白酒产品或者品牌都可以成为细分市场的重要角色。主要的细分指标有:1、性别细分,女性市场潜力巨大2、功能细分 3、人群细分,按特定的群体进行细分 4、节日细分,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强和对节假日促销的关注,如打中秋第一酒的江西月潮酒、还可以推出针对其它主要节日的白酒5、用途细分,如可以针对送礼、可以针对珍藏、可以针对不同场合的饮用,送礼要送出意义和健康。 6、个性化细分
按人群,地域,场所,功效(特点)都可以,主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比如劲酒,它的细分市场就是30-50的中、老年群体,适用于家庭和饭店。

白酒目标市场如何细分

4,目前白酒行业行情怎么样

多因素驱动,白酒行业迎来复苏,景气度持续上扬。目前在大众消费占主导的消费结构中,高端白酒的价格更为合理,新的量价支撑可延续性强。因此以往惯有的周期曲线被拉平,高景气度具有长期持续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0月,白酒行业累计产量已经突破1000万千升,达到1048.6万千升,比去年同期增长5.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同比增长近30%,利润同比增长44%,高端市场表现亮眼。随着三公消费的限制、投资活动放缓、中高端白酒性价提升,大众和商务活动消费成为中高端白酒的消费主力,尤其是在节假日宴请、婚宴、商务宴请等活动中更为频繁,社交属性背后的面子消费和精神消费不断推动白酒消费向高端化名酒转变,且需求的周期性弱化,升级趋势稳定。
白酒回暖,一直在发力中

5,酱香型白酒市场前景怎么样

白酒市场回暖,前景看好,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中国酱香白酒十二五规划预示着未来酱香型白酒市场竞争将异常激烈,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确立,代表着健康、品味、价值、稀缺的酱香型白酒,十三五期间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酱香白酒的发展迅速,各家都忙着扩能扩产,这预示着未来5年内酱香白酒这个品类中间必定会产生激烈的竞争。对此酱酒企业需要做到快、稳、高、新。  未来新兴酱香白酒必须两个策略同时进行,一是跑马圈地的分兵战略,二是占地为王的聚焦战略。所以,有品类无品牌的酱酒企业来说,必须做到大市场跑马圈地,小市场占地为王。在没有什么资源的情况下,跑马圈地是不可缺少的战略组成部分。通过跑马圈地才能知道哪片市场是机会市场机会操作,哪片市场可以作为重点市场,值得占地为王。
酱香型白酒市场还是可以的,但是现在出来的一个定制酒项目市场前景很好,你想做白酒生意可以考虑一下,我知道的有一家定坊酒业的定制酒很专业,你可以去他们官网了解一下

6,辽宁白酒应该怎么分析辽宁省市场

伴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白酒市场在起波澜,辽宁省白酒市场也不例外,送礼,宴请宾客,礼尚往来均需要高档白酒,那么辽宁省白酒市场了如何那?辽宁省白酒企业又该如何应对?辽宁省高档白酒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品牌,辽宁三沟、道光二五、老龙口酒等老字号白酒企业,中低端市场则有很多企业,其中马三白酒、蒙古贞酒、黑龙江的龙江家园等,占据了辽宁省当地很大一部分市场,那么辽宁省白酒企业如何来分析判断定位自己的品牌?1,以前都说白酒“酒香不怕巷子深”而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言外之意,品牌诉求应放在第一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定位,继而进行品牌产品推广,相应措施为,进行本地电视媒体投放品牌诉求广告,辽宁省当地知名糖酒网站广告,首先兼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能更好普遍全国,在这里要说一下辽宁一个当地酒业,辽宁皇家牧场酒业有限公司,2013年狠狠发力,相继投放了很多电视媒体等广告宣传,主打“皇家牧场老酒”概念,越来越多的辽宁人了解到该品牌,相应的辽宁酒水企业也感知到这个后发力的竞争者!2,充分利用上面一点的品牌宣传,告知各个区域经理营销人员,再与客户推销介绍的时候,告知我公司的广告投放力度,这样客户对经营本公司产品也更有信心,增强客户的向心力力,在销售团队中,强大我公司品牌力度已经发展前景,对团队有凝聚力。在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时,我品牌的酒水在那个媒体投放广告,消费者对品牌有亲和力。这样销售酒无法而不利。3,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品牌宣传力度在大,最终还要落在产品品质上,加大自身产品质量关,加大新产品的科研,现在辽宁白酒还是靠模仿,所以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辽宁白酒多以浓香型白酒受欢迎,现在很多辽宁省白酒企业都在主打高档白酒,其实不然,高档白酒已经解决饱和,为何不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这点吉林的酒水企业老泥窖做的非常不错,现在已经占据辽宁省中低端白酒市场很大份额,基本辽宁省的小饭馆都能看到老泥窖希望辽宁省白酒能够有那么一个或者几个,在全国各地能够打响名号,创出属于整个辽宁人自豪的品牌。
辽中

7,白酒市场定位论文

近年来,随着白酒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中国加入WTO步伐的逐步推进,作为中国传统行业代表白酒如何直面挑战,参与竟争。文化行销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所以有关酒文化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各种酒类促销活动常冠以“文化酒”的名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专家学者和普通公众也对酒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酒文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似有被发扬光大之势。但究竟什么是酒文化,酒文化又有哪些特征,尤其是在新世纪的今天,如何把酒文化赋予新的内容各方面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以出产文化名酒“百年孤独”和“百年喜庆"酒闻名的百年制酒有限公司经理潘好龙先生。 得知记者来意后,潘先生开门见山,侃侃而谈:“目前,酒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促销活动花样繁多,其中以酒文化切入的活动不在少数,这本是件好事,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由于对酒文化狭义的理解或指鹿为马者有之,张冠李戴者有之,牵强附会者更有之,使酒文化失去了本来的含意,陷入商业炒作的误区,也使公众对酒文化的认知出现很大偏差。今年年初爆发的传统白酒与新型白酒之争,表面上看是酒的生产工艺之争,背后反映的却是对酒文化理解的不同。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心。” 潘先生强调,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每个地区乃至每个企业都有独具特色的酒文化。但酒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其基本含义应该是特定和统一的。酒文化因酒而生,酒是酒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产生土壤,没有酒谈不上酒文化,仅有酒也不成其为酒文化,既有酒又具文化属性才能称之为酒文化。但酒文化并不是酒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酒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在生产、销售、消费酒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酒文化的主体是人,是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正是由于人的不断创造,酒文化才得以丰富和发展。没有人,酒文化既没有产生的可能,更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是说,酒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和人的创造性劳动联系在一起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酒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存在的,体现着对人的文化关怀。据此,并考虑到人们在生产、销售和消费等阶段对于酒的文化需要之不同(生产阶段强调品质,销售阶段强调品牌,消费阶段强调品位),我们不妨用“品质、品牌、品位”作为酒文化的内在“指标”。其中品质是核心,品牌是灵魂,品位是层次。只有符合这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才称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酒文化(即品质+品牌+品位=酒文化)。 一、“品质”误区 首先是“品质”误区。酒的“品质”是指酒的色、香、味、质地等,所有这些虽与酒产地和酒的生产历史有关,但主要与技术和工艺的先进程度有关,与生产过程中蕴涵的科技和知识含量有关。但有的人过分强调所谓“好山好水出好酒”,把酒产地的某些物质条件如水质、空气等因素绝对化。也有人把酒厂或酒窖的历史拿来作为酒质的证据,甚至为此不惜从故纸堆里、从民间故事里“寻根求源”,或请一些“文物专家”和“权威部门”来“考古”、“挖掘”和“鉴定”,以与死去百年、千年的古人攀上亲戚,拉上关系,并名之曰酒文化源源流长。酒的发展早已经过“作坊酒”和“工业酒”阶段,进入“科技酒”阶段,一些物质条件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手段创造出来,大可不必一切靠天。神化“好山好水出好酒”,与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一样不理智和缺少现实依据,除表明其思想意识仍停留在农业经济时代外,还可能对酒行业的发展产生方向性误导。如果说“地理决定论”还有一定道理,“历史决定论"显然没有依据。美国的历史短,但现在很发达,中国的历史长,目前却明显落后,就足以说明问题。当然,这里丝毫没有否定历史之于酒文化的重要性,而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抱着历史不放,甚至沾沾自喜,自鸣得意,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只有不断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才能真正提高酒的内在品质。新型酒是如此,传统酒也是如此。不把精力用到提高酒的科技含量上,而是埋头于寻找所谓“风水宝地”和“吃历史”,最终结果是不难想象的。 二、“品牌”误区 其次是“品牌”误区。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来说,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旗帜,品牌就是利润。但如何经营品牌文化,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严格说来,品牌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结合,两者不可偏废。过去,企业多以提高质量为主要发展手段,信守所谓“好酒不怕巷子深”,忽视了广告宣传的功效。现在许多企业不惜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而对酒的内在品质注意不够。还有人将名字、包装等当作品牌本身,刻意求新、求奇甚至求感官刺激,什么披金戴银、妖怪出洞、神仙下凡之类的品牌满天飞,包装和外观也越来越花哨和离谱。所有这些都是对品牌的片面理解。就实质而言,品牌是个产品市场定位问题。只有找准市场,正确定位,才能确定品牌的文化取向,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也才能树立起真正的品牌形象。一个品牌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加强市场调研,充分研究消费者心理和消费习惯,准确细分市场,正确定价的基础上。否则品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一些企业不是在市场调研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一夜成名,做一些表面文章,结果适得其反。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值得认真汲取。无可否认,品牌也有个外在形式问题,比如名字、包装等。但形式要有内容来决定,必须以对产品准确定位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赋予名字、包装等更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总之,经营品牌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切不可顾此失彼,更不能投放失当。 三、“品位”误区 最后是“品位”误区。“品位”不同于“品味”,前者是指某事达到的人文高度和水准,主要侧重其社会价值,如“某节目的艺术品位很高”,而后者是指“尝试滋味”,主要强调个体感受,如“经专家品味,认为酒质优良”。酒作为情感交流、精神表达和文化张扬的介质,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取向。饮酒时,每个人的品味可以也应该有所不同,但品位却有高有低。“借酒消愁”和“借酒撒疯”不在一个档次上,“把酒抒怀”与“划拳行令”也不在一个水平上,“以酒会友”与“以酒行贿”更不可同日而语!可见,生活中许多人错把“品位”当“品味”了,结果造成酒文化整体品位不高。应当指出是,企业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企业则在引导消费方面存在明显的市场化色彩。如过分宣扬酒的社会功利性,所谓送礼佳品云云,或强调高档、至尊,把一种帝王之气、等级观念强加给消费者,好像喝XO就高贵,喝二锅头就贫贱,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误导。我们认为,在当前人们对酒文化还知之不多、不深的情况下,企业应当承担起宣传酒文化,进一步提升公众酒文化品位的责任,为发展和繁荣酒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潘先生最后指出,上述误区之所以出现,一方面与人们对酒文化的认识水平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中国的酒文化要获得发展,必须正视并努力克服这些误区,把增加酒的科技含量,明确酒的市场定位,提升公众的文化品位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只有这样,中国酒才有希望,才能从容应对即将到来的洋酒冲击和挑战。

文章TAG:2020年白酒行业市场分析2020年  白酒  白酒行业  
下一篇